对于每个职校的毕业生而言,职业决策难是他们普遍面临的问题。如何正确的认识自我,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,是其职业决策好坏的关键所在。本人从事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工作多年来,遇到不少类似案例,现就一个典型案例进行阐述和分析。
案例:
史某,男,五年高职毕业生,机械一体化专业。其在校表现优秀,成绩突出,多次被评为“三好生”和“优秀学生干部”。毕业时经过层层筛选,如愿以偿地进入一家知名机械制造公司,经过三个月的实习,加上其出色的表现,公司决定正式录用他,但安排他的工作并不是从事与机械设计相关的工作,而是转做销售工作。这下晓东很是困惑。他努力学习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得到发挥,自己多年的努力岂不是白费了。但是不接受这个机会也挺可惜的,毕竟这家公司无论是薪酬、待遇、环境等各方面都很不错,同时也觉得销售工作是个挑战,可以去尝试。经过几天焦虑的思考之后,他还是拿不定主意,于是他走进了学校就业办,咨询我们。
我们问他第一个问题:“你表现不错,那为什么公司要你转做销售呢?”原来通过实习期,公司通过测试发现晓东更适合做销售,而现在公司销售岗正好有需求,所以就让他转岗。
第二个问题:“那你觉得自己适合做销售吗?”晓东说,自己性格外向,做销售也适合。就是感到自己在学校的专业知识掌握很好,各种技能竞赛表现都很优秀,如果做销售可惜了。
第三个问题:“既然这样你有没有考虑过换家公司从事设计工作呢?”晓东说也有想过,但又害怕找不到更好的。因为这家公司的氛围很好,对新人有很多培训,能学到很多东西,而且大多是年轻人,相处起来比较融洽,领导也很看重我,明天公司组织我们去参加活动呢。那天和以前同学一起聊天的时候,他们都是看谁找的工作挣钱多就觉得谁的工作好。他们觉得做销售有提成,相对于设计工作拿固定工资来说,销售更有“前”途。
至此,我们发现晓东虽然有自己的坚持,想做设计工作,但是在咨询过程中,我们发现他对自己为什么要做设计工作不是很清楚,当面临转岗要求时,他对做设计的想法也并不是很坚定,这与他对自己的了解有一些关系,于是跟他探讨可以通过测评来确定和探索。我们给他进行了多方面测试,结合他个人的意愿,给他设计了一个方案:让他向公司申请做一周的销售见习。
转眼一周的销售见习结束了,晓东又给我们打来电话。电话中,晓东向我们诉苦一周的工作让他有点折磨。本以为性格外向就可以做好销售工作,但这一周的见习完全颠覆了他的看法。每天都要打许多个电话,与客户沟通,理解客户需求,进行需求分析,然后配置一个解决方案给客户, 刚开始还觉得新鲜,后来看到要打的号码就头大。很多客户都是很随意的,只是问问就没有下文了。还有的客户很难伺候,提了多个方案都不满意。许多同事一个月能难得做成一单任务。这对于他喜欢立马见到成效的人来说,很有挫败感。而且销售工作不仅仅使有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学习能力,还要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成功愿望。要掌握客户的心理,想方设法进行说服,这一点晓东觉得自己做不到,也不喜欢。他觉得自己还是更适合做设计工作。我们建议他跟公司的领导好好谈谈,看能否留在设计部门。他也表示接受,相信自己的专业能力,即使公司不同意,通过实习的经验他一定能找到更适合他的工作。半个月后晓东打来电话说他已经顺利签约了,公司答应了他继续留任设计部门的申请。 至此该案例圆满画上了句号。
案例分析:
1、晓东的自我认识的模糊不清。很多同学对自己的性格、兴趣、价值观等方面认识不清。容易误导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。
2、缺乏对职业的了解。往往许多同学仅仅从职业名称表面去理解职业的内涵,或靠简单片面的职业信息觉得适合自己。这将会影响其决策的准确性。
3、缺乏科学决策的方法和技巧,并且比较容易受环境和别人的影响,缺乏主见。
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技巧是:1、使用相关测评工具,认知自我,了解自己的兴趣, 性格、价值观。 2、加强职业信息采集,是自己充分了解职业的特点,职业的文化,存在的利弊等。 3、利用匹配分析法,将自我认知所得的各项特质结果,与目标职业的对应要求进行分析比较,从中选择出更适合自己的职业。
随着当今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,承载着巨大就业压力的毕业生们,面临首次职业选择时往往表现出犹豫不决的心理状态。如何帮助毕业生走出职业决策困境,正确做出职业决策,是我们职业指导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。